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快捷导航
查看: 12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小荷初成——肇庆学院文学院2019级书法1班隶书展

[复制链接]

13

主题

13

帖子

4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47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1-15 17:50:15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" style="visibility: hidden;">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
肇庆学院文学院副书记胡海鹏题








前   言


2020,新冠疫情,线上教学,积极响应。空中课堂,架起彩虹,穿越疫情,传递知识,传播真情。
现撷取文学院2019级书法学1班《隶书》作业,以飨读者。
国剑师者,学养深厚,敬业爱生,泼墨挥毫,技法老成。隶书教学,逐一点评。师生互动,濡染学风。答疑解难,育教相生。
导学汉碑,经典致敬,下涉清隶,探其流风。集古开新,系统贯通。取法有度,重在传承。融书于美,写思并行,审美引导,自由平衡,技法传授,人文昌明。临创结合,学以致用。教学一年,小荷初成。
寄望同学,不断攀登!

肇庆学院文学院院长
唐雪莹
2020年5月18日



导师风采


曹子器  ,原名国剑,字巽
号见堂、十二知堂等
1988年生于湖南资兴
现供职于肇庆学院文学院书法系


翰墨之要,妙在用笔;图秘心传,千古不易。书契洎兴,虫篆既繁,草藳近伪,迩乎中庸,莫尚于隶!爰及后汉,碑版益盛,百流兹汇,蔚然大观:整饬厚拙,《衡方》《张迁》;秀韵天成,《曹全》《元孙》;疏宕旷朗,《西狭》《孔宙》;虚和冲淡,《史晨》《乙瑛》……后汉隶法,灿然大备。然则斯道,魏晋萎靡,李唐肥俗,宋明无闻。千载而下,流风莫承。及至有清,完白起振,后彦影从;援籀入分,穷极变化,斯道方弘。逢源汇委,两汉首宗;融通求变,晚清是峰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岁在己亥,忝立杏坛,师长垂青,勉膺其任。吾之授学,一秉前贤。初摹汉隶,考诸规矩,存其要略。暨涉近世,陶染气息,活其性灵。竭诚倾授,未敢矜留;教学相长,内省反观。砚园子衿,精研覃思。执册相询,退而默志。摹纸三千,体格初成。苟以年月,当自会通。雏凤方翮,新竹可期。
庚子春月曹子器记于杭州



《平旦 清风联》180x30cmx2





日常课堂示范








师生网课之“旅”

滑动查看更多


“云”课堂氛围选









学员作品展示


(展览由本班49名同学全员参加,排列不分先后)



【一】


罗祎琳  18岁  广东深圳

这四周的隶书课我选择了石门颂和邓石如的隶书作为主要学习碑帖。石门颂我运用了篆书用笔,但欲有微微的提按,还运用了绞笔。而邓石如的隶书中锋感也是极强,用笔老辣带点速度,线条方中带圆有韧性。一张作品不仅要看结构、笔法,还要注重神采,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!期待在下学期的隶书课当中能学到更多!

(创)《节录书谱》270X20cmX5



(临)《临邓石如训俭示康》69X34.5cmX8







【二】


郭锦斌  19岁  广东深圳

庚子年春,在曹老师带领下,我们遍览各种汉隶、清隶经典,所看所学,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认知,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。这些隶书经典中,疾劲爽快、率意奇放的汉简最使我着迷。除了汉简,摩崖的古朴自然的格调,也令我为之折服。《石门颂》古拙自然,富于变化,通篇字势挥洒自如,奇趣逸宕,素有“隶中草书”之称。曹师曾言,“我们不能只局限于隶书,应该通过隶书的学习,明白怎样去学好书法这门艺术!”这一个月的隶书学习使我受益匪浅,它不仅让我学到隶书的技法,更启示我对书法艺术有更高的追求。

(临)《节临武威仪礼简》 90X4cmX9



(创)《谢灵运诗二首》 248X72cm







【三】

王斐  20岁  广东广州


庚子孟夏,曹师授隶,以汉为宗。吾辈从学,因有所获。初窥其宗,略涉其流。近摹《曹全》,复临冬心:《曹全碑》舒展,韵致翩翩,秀美灵动。不束缚,不驰骤,洵神品也。冬心漆书,沉稳果敢,奇崛憨直,饿隶渴笔,不让古人,此非胸次有山河,不能作此书,而为吾辈所仰慕。每逢吾书,师必诲焉:指腕须达舒畅之意,忌僵直,欲书先散怀抱。吾如饮醍醐,而后得其乐。学书不可窥豹一斑,不耽其艺,不能乐学。愚以为书体之变,盖不离其宗者,正气、宽博也。书者,欲书先通其理,始能达其意也。


(创)《节录谏逐客书》138×69cm×3



(临)《临金农春秋对联》130×28cm×2







【四】

白如洁  19岁  湖南株洲

庚子麦月,承学见堂先生,修习隶法要义。先生功力精深,学识渊博,日得濡染,受益匪浅!承蒙先生指点教诲,吾研习碑帖,探寻隶法。其间多临张迁碑,略会其笔势之磅礴,笔法之遒劲;又习《礼仪简》,极爱其布局之精到,转折之灵动。临摹揣想,寸积铢累,以勤补拙,有所会意,遂加创作。经师易遇,人师难遇。先生埏埴我曹泛爱众而亲仁,有余力则学文。其言谆谆,其情殷殷,铭感于心,惟有精研勤习,不负栽培,以谢师恩。希冀余若鱼之奔波化而成龙,若滴水之聚化而成江河。

(创)《平阳公主》69X7.5cmX54



(临)《选临张迁碑》138X48cmX2







【五】

邱贵滨  20岁  广东汕尾

上学期由汉隶入手,学习汉隶的朴实,古拙,大方。本次结课我选择清代邓石如的隶书作为创作对象,清隶的结构和用笔有其独特的韵味。在学习中,邓石如隶书用笔的圆厚、利索的书写感觉作为自身调整方向。本学期在曹老师的引导下,我厘清了对汉隶和清隶的认知,在往后的学习路上,我将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。学书道路漫长,我需要保持坚韧的态度,坚定的恒心,在学习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。

(临)《节临曹全碑》180X49cmX2



(创)《易经节选》180X49cmX3







【六】

梁琼羽  20岁  广东湛江

庚子年春,荆楚大疫,网课伊始,隶书共鉴。隶书笔法,波磔为美,蚕头雁尾,一波三折,笔法之妙,引人入胜。隶书之妙,汉隶折桂,《张迁》《曹全》,端正朴茂,方劲雄浑,朴厚灵动,实为楷模。汉隶特性,笔锋方整,棱角分明,结构严谨,实是吾辈治学之态度,人生之态度。

(创)《诗经•文王生民之什其二首》177x24cmx3



(临)《节临张迁碑》34X34cmX8







【七】

李亭亭  20岁  广东清远

本学期进行的四周隶书课,让我受益颇多。曹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了汉隶之美,清隶之奇,改变了我对隶书浅显的认识,让我对隶书有了新的认知。汉礼器碑用笔变化丰富,笔意清新劲健,瘦劲有力,在课程学习的开始我书写的线质偏滑,用笔单一,所写作品碑味尽失。经曹老师指点,在课程学习中我不断加以改正,用笔和章法上尽可能更贴近古人。在今后学习中我更要以古为师,更加努力地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。

(创)《说苑·尊贤》238X69cm


(临)《临邓石如少学琴书册》60X29cmX9







【八】



郭紫兰  19岁  山西太原

在汉隶的学习过程中我尤其喜爱《石门颂》,遂选择以此作为创作的风格,古人说“其雄厚奔放之气,胆怯者不敢学,力弱者不能学也”,而且它的古拙朴厚的气韵也是较难把握的,在创作中我也着重注意这点,但显然还是做的不够好,在字形上追求势态有一定的变化,大小字错落,但舒展度还是欠缺,有些字过于拘谨,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会多加注意并改正的。而邓石如先生的隶书,大气磅礴,比划中透出一种通彻的感觉,所以在临摹过程中的速度我可以加了一变化,希望能得到这种感觉。

(创)《春城弥晓》234X106cm



(临)《邓石如庄敬好问七言联》 117X63cm







【九】

谭蕃蕃  19岁  广东韶关

为期四周的“云”隶书课已落下帷幕,在曹老师的细心指导下,我对隶书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线条的表达是书法中的一个难点,隶书风格多样,无论是张迁的敦厚方硬,还是曹全的圆润柔美,其中的线质最是难把握。所以,学习如何用笔就显得尤为重要,这也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方向,还有所不足,仍需继续努力探索。

(创)《节录过秦论》138X34cmX3



(临)《临伊秉绶隶书集》78x48cm







【十】

任致涛  18岁  山西大同

于此四者隶书之法中吾受益颇多,习得汉碑中全之逸姿,乙瑛碑之古朴浑,汉简者率意爽劲,清代之隶书名家济济,邓石如自西汉碑出,所书结体严紧,貌丰骨劲。伊秉绶之书兼收博取,寥寥数笔,便自舒新意,金石之气,亦然盎于纸上。而其漆书,更秀劲古媚,独创一家。吾幸受业于曹师,先生示以学途,教以为人。导我以理,授我其学。先生之于隶书之教,吾倍感有成,遂谢于此。

(创)《酷吏列传序》69×46cm×4


(临)《曹全碑》310x103cm







【十一】

黄浩杰  18岁  广东深圳

时逢庚子己巳,余从吾师习古书之法。夫临池之道,善法不过教之以书,而诲之以面。然其时未为利时,难当面教之。然师不扰于此,藏浩然于胸,传之古书之道。七曜四转,不过须臾之间,余所习者甚多。自汉而至清,观摩崖之刻,方知苍劲如松,习汉刻之碑,才得端雅若兰。吾师之言,常萦于耳畔,而记之于心也。余习先人之古书,欲近之以为善。然何能而近之?若夫吾师之诲于耳,焉可得也!


(临)《节临张迁碑》180X70cm



(创)《春江花月夜》180X97cm







【十二】


苏泳欣  19岁  广东中山

时光匆匆,四周的隶书网络课堂学习至此已结束。在曹老师的悉心教导下,我领悟到不同时期的隶书,有其不同风格的特点,并对从大体上汉代、清代隶书作了更深入的了解。然而,在体会隶书书写趣味的同时,我也发现自己在章法、笔法、结构方面的不足。所以,今后的学习我当更加努力,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。

(临)《节临乙瑛碑》118X35cmX2



(创)《节录小山词序》210X34cmX4







【十三】


张欣怡  18岁  广东惠州

庚子春至,吾学隶数周,为窥得隶书之妙,上摩汉碑,下临清隶,诸家百媚,各有千秋,终选礼器,旁及乙瑛。礼器提按个性鲜明,乙瑛古拙沉稳大气,然书写不精,仍不得要领,幸得曹师心手相授,悉心解惑,知其所以然后心摹手追,今呈拙作于诸师友以求指正。
(创)《东坡志林》二则138x69cm



(临)《节临乙瑛碑》138X34cmX3







【十四】


江满琪  21岁  广东揭阳

曹老师先从汉隶入手,让我明白了汉隶的气质是大方质朴,再学汉简,让我体会到了汉简中那种潇洒不拘小节,后学清隶,让我从清人身上学习到了要崇古尚朴,趋拙避巧。正如傅山所说:“至于汉隶一法,三世皆能造奥,每秘而不肯见诸人,妙在人不知此法之丑拙古朴也……” 从这学期的隶书课学习中,使得我对汉隶的大方古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。

(临)《临伊秉绶隶书中堂》 46X68cm



(创)《醉后草书歌诗戏作》276X98cm







【十五】


曾珣  19岁  广东深圳

通过这大学以来的近一年的学习,我受益良多。大学的生活,在老师们的教导下,显得格外充实。和以前相比,我确实觉得自己有了一些进步,这和老师们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。我知道了我未来想要做什么,知道了我需要什么。老师们点明了我的不足,让我真正开始领悟目标,而不是继续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。谢谢老师,谢谢您对我的教导!隶书,作为汉字演变的重要一环,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自秦简开始,至汉代最为鼎盛。其后,在经历了漫长的沉默,于唐代小放生机,最后在清代再次焕发光彩。这代表着书体流行的轮回,也是新的光辉时代。

(创)《不遇咏》180X49cm



(临)《临墨说蜀人景焕立轴》180X49cm







【十六】

范橙  18岁  广东深圳

谷雨前后,春末夏初之际。虽同窗分各地,然学而不止,相聚云端。曹师恩重,言传身教,始学汉碑,后习简帛清隶。吾师不厌,笃训,示其规范。非止教授,亦学为人,尊师以重道,爱众而亲仁。课隶数月,收获颇多,点画微变,行间字法令人迷。篆籀及隶,尚当归古帖原碑,观西狭张迁,气韵敦厚古朴,察其趣味,反复琢磨,学生日夜书摹,稍有感悟,终作得几幅,为此数月纪。

(临)《节临西狭颂》270X68cm



(创)《节录苏轼哨遍》138X68cm







【十七】


孙旭昌  18岁  广东深圳

四星期的隶书学习,最纯粹的临摹书写。由汉至清,汉碑的沉着凝正,简帛的飘逸洒脱,清隶的率真豁达,各有千秋。《曹全》本阶段我书写最多,习《曹全》,灵动飘逸且沉静庄重,如端坐在深宫中的帝王,求富贵、殿堂气。写字之前先做人,诚恳纯粹,也是曹老师对我的教导。书法和做人的道路都需要我的不断探索。

(临)《节临武威仪礼简》138X68cm


(创)《节录宋玉洛神赋》138X34cmX2







【十八】


刘艳  19岁  湖南娄底


在这学期学习汉隶中让我明白,每字都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变化,值得注意学习,更要熟记住它才能临时应用——而绝不是任意把粗体方块铅字加了尾巴、(捺笔)就算隶书。如果有志把隶书写得更好一些,那就要细心捉摸汉碑字的每字的结构和每字中每笔的笔势变化,它往往影响到整个字形结构上的面貌。

(临)《节临乙瑛碑》126×30cm×4



(创)《醉翁亭记》128×63cm×4







【十九】



任邦炜  20岁  山西太原
      
       这学期的隶书课程结束了。老师通过网络授课,方式多种多样,精心点评耐心指导每位同学的作品。我通过认真领会感悟老师对自己临摹和创作的点评分析,感受到礼器碑要注意碑文方正刚硬的线条质感来提升自己的水平,更明白了学习汉碑时要认真要细致,注意用笔,笔画要丰富慢慢趣味性。学习清隶是了解隶书的美与价值,从字的演变去揣摩。我也慢慢喜欢上了隶书这门课程,从汉隶到清隶逐步学习,慢慢领会隶书带给我们的快乐!

(创)《杜甫三间隶书联》120X30cmX2



(临)《临邓石如隶书训俭示康》130X130cm






【二十】

靳哲哲  19岁  山西霍州

时光匆匆,四周的隶书悄然结课。虽是网络教学,但是我却收获颇丰。在这段时间里,我们领略了隶书典雅平正、清丽婉转、浑厚朴茂、野逸纵肆、瘦劲有力等多种不同风格的美。使我对汉隶与清隶有了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。学习过程中有“苦”有“乐”,是苦中求乐。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,继续熟练笔法与字法,以求得更大进步。


(临)《节临史晨碑》45X70cmX9


(创)《节录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》138X69cm







【二十一】

蔡震  19岁  甘肃庆阳

过周之隶学与思习,使我更深知其隶书摹之观察和书也,收了许多书者与达心之巧,亦请了许多理:一人书作成之高下及艺术生旺与否,在于其知体和修等“字外功”文艺;学与效己好之古书、众之法,亦一异者悟之。则揣摹点之义;欲但,不可贪功,且有铁杵磨针之毅力,然于习摹也上,亦当知变,不能常如古之,而行至己未路。古书卷浩如烟海,名家多,风千秋。嗣后当益,向者阶进。


(临)《节临礼器碑》206X102cm



(创)《大河明月隶书联》 180×50cm







【二十二】

江思诗  19岁  广东肇庆

经过几周的隶书临习,对隶书有了更深层的理解。汉隶名碑各具特色,富有极高的艺术水平,风格各异,结体运笔极尽变化;清隶取法于汉隶却不拘于其,勇于“借古以开今”。通过曹老师的讲解和示范,对隶书笔法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长足的进步,透过刀锋看笔锋,还原隶书最原始的书写。虽然隶书课程结束了,但学习仍在继续。

(创)《节录岳阳楼记》180X49cmX3



(临)《 节临易经谦卦》138X69cm







【二十三】


曾晓灵  20岁  广东肇庆

庚子四月,我们在云端课堂完成了汉隶课程的学习。汉碑数量庞杂,笔法细玄妙细腻,风格各异,一碑一奇,莫有同者。在曹老师授业解惑,循循善诱下,我略有所悟。汉隶的奇丽达到隶书顶峰,且奇中带凡,凡中有奇。线条在方圆间变换,形体在正斜里跌宕,变化只在方寸之间。汉碑绝妙,今难及古,所以我更应该多付笔墨功夫,多临多看,寻求突破。

(创)《念奴娇》91X9cmX9



(临)《节临礼器碑》138X69cm







【二十四】


岑华富  20岁  广东茂名

庚子年月,开展线上隶书教学。得良师姓曹名曰子器教导,受益良多。于其中隶书而言,以汉隶为之经典。吾甚喜,以初学隶书着手礼器,再以隶书其韵、气、型风格多变。隶书应先从线质入手,吾现独爱张迁端正樸茂、方劲雄浑,粗看似乎稚拙,细品才见精巧。其字法应深入推敲是也。学书者,寻适己之风,亦从多面取法,临摹广为之,取其精华收为己用,然下苦功,方为极大成者。
(临)《节临张迁碑》96X34cmX5



(创)《录李白诗二首》180X98cm







【二十五】


邱泽佳  18岁  广东深圳

此次隶书课,师领我等与古人面对面,谈及书之气韵,书之哲理,书之妙道。在汉碑中探金石气,在汉简中探求大胆率意,在清隶中求古探新。汉碑中,吾最喜乙瑛。“文既尔雅简质,书复高古超逸,汉石中最不易得者”气韵不同石门颂豪迈,不同曹全碑秀美,有集成之感!吾师此授,受益良多,吾师解惑之道,虽隔千里,如同面授,昔日之学,不及师三日所授,师之评,吾将受益终身!
(临)《节临乙瑛碑》180X97cm



(创)《杜甫绝句四首》180X97cm







【二十六】


杨洋  19岁  广东惠州

        三月始也下一学期之隶课,温习曹全,礼器,石门,张迁,其新接了西狭颂,汉简,史晨,乙瑛,后涉清隶名,有金农,伊秉绶,邓石如。结课业临石门一副,学其浊,取圆厚古朴之磨崖气,劲挺疏秀,古逸为一,勿拘一格,其别与他汉碑。取邓石如笔意作苏轼词定风波一首,望师同学教!感曹师一月以来之勤诲,曹师苦矣!吾必不力,取于书之路有获。

(临)《节临石门颂》139X34cmX2



(创)《苏轼词莫听穿林打叶声》153X50cm







【二十七】

林楠  20岁  山西太原

隶书课转眼就过去了。短短的四周时间,曹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不同风格的汉碑,有典雅凝整的《曹全碑》《礼器碑》,还有圆笔大字的《石门颂》,更有厚古雄风的《张迁碑》。通过不断的反复临习,我们对汉碑的了解更加有了把握。与此同时,我们不遗余力,体验了汉简,清隶,感悟到了书法不仅有巧在里面,还更要把握古代书法的拙气。可谓“宁拙毋巧”。在不断磨练的过程中也发现自己的基本功有很大的欠缺,任何细枝末节都是对作品影响的关键因素。同时也期待未来和大家一起探索,共同进步。

(创)《水调歌头-明月几时有》138X34cm



(临)《张衡灵宪四屏》276X39cm







【二十八】


黄佩贤  18岁  广东广州

自上曹师的隶书课以来,收获颇丰。宁拙毋巧,宁丑毋媚”是我对汉隶特别是张迁碑的理解。我认为学书从汉隶入手是最为理想的方式,曹老师指导我们学习汉隶要以线质为重中之重,同时要注意结构的变化。就如我写的张迁碑,线条厚实古拙,充满金石味,其中结构更是特别,看起来似倒非倒,结构灵活但却非常平正。老师给予的指点,铭记在心。再此,非常感谢曹老师的教导,老师辛苦了!

(临)《节临西狭颂》48X185cmX4


(创)《饮马长城窟行》185X70cm







【二十九】

李依  18岁  湖南益阳

历经四周网络学隶,收获颇硕。学《石门颂》,知其象外之意,玄妙之理,隐然若见。知《礼器碑》之神清气健,沉静肃穆,典雅秀丽,清超绝尘,瘦硬通神。但仍需勤奋刻苦,不论在思想上还是技法上,怀着一颗“学无止境”的心,继续前行!

(临)《节临石门颂》90X48cmX5


(创)《节录劝学篇》180X97cm







【三十】


武佳琦  19岁  河南开封

通过本次的临摹与创作,让我体会到汉隶的古朴和纯真。笔势生动,风格多样,《乙瑛碑》顿笔圆转,刚柔并济;《石门颂》大气磅礴,挥洒自如。最难学习的就是其中的线条和线质,线条质量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提升。为此,老师的教导使我感触颇深。

(临)《节临乙瑛碑》138X69cm


(创)《定风波》138X69cm








【三十一】


冼雅艳  20岁  广东肇庆

通过四周隶书的网络学习,对汉隶有了更深的了解,老师在上学期指点到的不足,在这四周之中都有所改进,点画与横画的书写到位,结构与整体气息都有所改变。到后面还见识到了汉简不拘形迹的有趣,清代隶书领悟到继承汉隶传统与现代审美的衔接,开阔了我们的视野。“习隶贵得神韵,得隶书之形易而上升到隶书的神韵却难,此处关乎书者的才情和学养,笔下风姿非一日之功”。定日我会多书写阅读,谨记老师教导,让自己更上一层楼。

(临)《节临仪礼简》 70×5cm×13


(创)《王维诗集》 180X34cmX3







【三十二】


梁艺泷  18岁  广东湛江

通过这几周的隶书学习,我真的学到了很多。此前我眼光总是过于狭隘,只能看到隶书的碑意,而总是忽视了它的流畅性。在张迁碑的学习中,总是过于重视它的方正厚拙与挺拔,导致我写出来的线条总是不够生动,过于僵硬。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,我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方向上的错误。这段时间虽然很忙,但是我却不觉得累,我感觉自己过得非常的充实。看着自己最后的作品,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学无止境,今后我也会继续努力,在书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。

(临)《节临张迁碑》 138X34cmX4



(创)《诫子书》  138X52cm







【三十三】


吴思思  19岁  湖南衡阳

首先很感谢曹老师让我对汉隶又有了新的认识。推陈出新,吾辈应在继承传统书体的基础上去深华与创造自己的风格,同时书写时要抓住隶书的一些基本特征,如柔美,劲挺,古拙,遒劲等,近来临张迁碑,线条有失丰富,古拙之气略显不足,幸得曹老师指点,对于临摹张遷的线条,我又有了新的认识,张遷方中带圆,其笔画粗细相见,线条遒劲而不失稚拙,结字高古,方劲雄厚而不失灵气。在创作的过程中去加入一点金石之味,枯笔,从而使线条的质感更加劲挺,在写的时候注意线条的提按变化,从而增强线条的丰富性。在学习中,我也不断提高审美意识,在今后学习中也将加倍努力,争取更上一层楼。

   (创)《念奴娇赤壁怀古》138x34cmx3



(创)《桃符柳浪隶书联》69x34cm







【三十四】


闫天  19岁  甘肃陇南

通过这次学习,让我对隶书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了解。这次学习我注重写《礼器碑》,礼器碑是属于清华典重,法度森严这一类的,通过曹老师的指导,我学习到了这一类碑刻的方正,笔势开张。其左右分驰,“虽规短整齐,一笔不苟,而姿媚却自横溢”。还有隶书的用笔,结构,线条都有所提升。让我感受最深的是,隶书笔墨书写意味的传达。总之这次课程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,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,能够对隶书有更多的了解和进步。

(临)《里耶秦简》 140X50cm


(创)《牛山口记》140X35cmX3







【三十五】


庄淳  20岁  广东汕头

“一碑一奇,莫有同者。”汉碑风格不同,各具特色,或方拙朴茂,峻折凌厉;或典雅凝整,法度森严。这次隶书课程学习以汉隶为主,清隶为辅;汉隶又以汉碑为主,汉简为辅。经过这次学习,我对于隶书的线条线质、笔画连接、空间结构、整体气息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希望今后能更加深入学习、领悟隶书,提升书法水平。

(临)《节临武威王莽新简》140X60cm



(创)《坡翁禅诗》180X48cm







【三十六】


赵超洁  20岁  山西长治


学隶月余,线上师训,学多知之,知众之理。每日充实,有力则有报。惜时、勤勉,日日精进。荀子曰学不可以已。静以擢自,悟人生,寻隶韵。心感万千,不忘,心犹有致,知己之所欲而不顾前去。隶书结课,收获颇丰。学汉隶、清隶,知其之气也。曹全清秀优美,礼器劲挺爽朗,张迁敦厚磅礴,石门大气自然,乙瑛方正挺拔,西狭颂古朴典雅,金农古拙浑厚等。古人法书精细,笔墨酣畅,意趣超古,形神兼备,可观。学古人书之韵,悟其理。谢曹师能教时指足,我乃得改。

(临)《节临乙瑛碑》46X66cmX3



(创)《短歌行》140X46cmX3







【三十七】

杨鹏德  20岁 甘肃陇西

佛家有言“心之所往,素履以往,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。”在学习隶书的这段时间里,虽然遇到过很多问题,但是老师都一一为我解答。从汉隶到清隶,百帖各有千秋,汉隶笔势生动风格多样、蚕头燕尾一波三折。清代隶书承接汉隶,名家辈出,显示出书法艺术与时俱进、与时俱新的历史特色。老师带我们进入到一个文字的时代,让我了解到隶书精华,品味墨色古香。
(临)《节临石门颂》420X69cm



(创)《与朱元思书》142X140cm






【三十八】

赵之瀚  19岁  山西长治

疫情之际,隶书四周线上求学,转眼即逝,恍若昨日。汉清隶法皆有涉猎,然吾之所爱独礼器也,初见之如一翩翩君子于高堂挺立,因临习日久再生变化,好似庙前古佛历无尽岁月,看万般变化。硬挺而不失灵动,多变亦不乏沉稳,称其为汉隶“神品”实不为过。叹我本愚生,幸得曹师点悟,终日研习方略有所获,却仍有诸多粗陋之处,谈不得初亏门径尔。单呈此拙作以求雅正。

(临)《节临礼器碑》180X92cm



(创)《礼器创作张怀瓘书断》95X76cm







【三十九】


刘微  18岁   湖南岳阳

学习隶书以来,收获颇深。隶书在最早期为奴隶所做,具有劣等性,故而称为隶书,现如今我们要学习的便是汉代书风的高古,秀雅,和其筋骨的味道,在书写和临摹时,不为学形,而为学气,书法不同于其他学科,要能批判地接纳,放下自己的固有判断,全身心地感受当下你所有的状态,只有放下,才能感受到真实的浑然一体,感受到真正地在书写,而不是为了书写而书写,抛掉自己本身带有的世俗,全身心投入到其正气高雅的艺术气息中,才能真正地领悟到其书写的趣味,这是我在曹老师的课堂上收获的最大的感受。

(创)《江城子•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138X23cmX3



(临)《临摹邓石如易经谦卦》46X69cmX8







【四十】


刘炳均  20岁  广东东莞

《礼器碑》用笔瘦硬通寒,结字方正大气。随着学习深入,越来越感到它的气息不易把握。老师建议用铁线篆的感觉去写,一试线质立杆见影,篆隶不分家果然不虚。未来,还是脚踏地,信能铁砚磨穿。


(临)《节临礼器碑》77X48cmX2


(创)《念奴乔.赤壁怀古》64X97cm







  【四十一】


范郁洁  19岁  山西晋城

为期一个月的隶书网络教学课堂结束了,我对于汉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我临摹的是乙瑛,创作的是石门。石门洒落有致,纵横劲拔,而乙瑛凝重规矩且尽灵气,遒劲雄秀且具有超逸神韵,法度森严缺不失活泼自然。在我理解,这两种风格差别较大,两种转换对我来说会有点困难,但曹老师悉心指导,也调整了许多。希望接下来和同学们继续共同学习,一起进步。

(临)《乙瑛碑》 170X100cm



(创)《古风诗集》138X59cm







【四十二】


黄梦媛  19岁  湖南益阳

因四面之隶课学,曹师带我领了汉隶与清隶之美,礼器书风细劲雄健,端严而俊逸,方整秀丽兼而有之,明代郭宗昌《金石史》称:“其字画之妙,非笔非手,古雅无前,若得之神功,非由人造……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,独此碑如河汉,可望不可及也。”于网课上多不便,但得与师同学之情矣,有问论,互帮相,使我觉此间特实,我于此时之学中,尽隶之用笔结构字法,知善隶书之美,信后面我必愈棒!

(临)《节临礼器碑》138X69cm



(创)《短歌行》138X69cm







【四十三】

李盼盼  21岁  河南信阳

通过云课堂,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方式,距离虽远,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却丝毫不减,一对一讲解与指导,辛劳了曹老师,增长了学生的知识。三周的反复调整作品,见证着自己的一点点进步,礼器燕尾总是写不好,一周时间的调整让我对礼器的燕尾的运笔方式有了很好的改变,期间有肯定也有批评。反复调整,使我烦躁,无法静心写字,通过老师的批评与鼓励,如今也能不骄不躁。写字如做人,我需秉承沉着果断的态度,书写中体会隶书之美,感受古人智慧,学习无止境,我仍在路上。

(临)《节临西狭颂》49X93cmX4



(创)《短歌行》180x61cm







【四十四】


郗望  19岁  河南开封

在这短短四周的隶书课中,曹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了汉隶的美。在临习中,不论是古拙质朴的汉碑、宽博有力的摩崖还是自然洒脱的汉简、创新意趣的清隶都令我深深地着迷,反复推敲品之意味,每有所得必欣喜若狂。在今后的学习中,我会更加努力去临习碑帖,师古从今,让自己的隶书水平更上一层楼!

(临)《节临礼器碑》69X69cm



(创)《节录谏太宗十思疏》180X66cm







【四十五】


徐敬仪  19岁  广东韶关

庚子暮春,恰逢疫情,开学逾期,故师以网课授业。学隶时近月余,结构运笔,隶之理解,比之以往收效甚大。隶书者,篆之捷也。汉隶之初,篆意仍旧,吾以为汉隶高古,质朴浑厚,清隶复兴,放意自得,与古为徒。于之技法,师循循善诱,鱼渔双授,于之修身,师以身作则,行端表正。致谢吾师育教之恩。

(临)《临邓石如训俭示康》144X138cm



(创)《屈原离骚经》180X97cm







【四十六】


陈鸿雪  19岁  河南濮阳

己亥末,庚子初,疫情席卷而来,“云”课堂应运而生。四周的隶书学习让我对书法的认知更进一步,书法不仅仅是单纯的写字,更是一种文字的艺术。同样能表达出书写者的心情和状态,更可体会古人书写之美。曹老师在这次所讲的汉碑和清隶中,用心在讲解、指导,在不断的自我学习和纠正中有了长足进步。更使我在汉碑的线条,结构,布局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

(临)《节临张迁碑》78X48cm


(创)《水调歌头》90X60cm







【四十七】


刘庄琳  19岁  广东深圳

学书者,重者自画笔求古今共贯也,自异之书文后得古人率也。庚子春初,“云”上之课,习汉隶,知其上承篆籀之意,习其奇正相生之骨。得师笃训,月余,终有所得。愿吾学书之初心,为一传者。

(临)《节临张迁碑》39X16cmX6



(创)《节录感士不遇赋》180X12.5cmX3





  

【四十八】


何世炬  19岁  广东肇庆

学未逢源欲步迟,临流勒辔更何之。
见堂妙笔得天趣,风流险崛意态奇。
绛帐开堂传隶法,指点源流动我思。
曹全秀美势翩翩,礼器峻拔气皎然。
两汉庙堂韵高古,完白振起踵先贤。
谁人论书似论禅,走笔落纸满云烟。
一字一奇皆变幻,顿挫毫端意相连。
翻然柳絮庭中舞,奔若流水出石泉。
忽如乳燕掠深峪,载盘载桓看未足。
  

(临)《通临礼器碑碑阳》216X48cmX2


(创)《节录洛神赋》242X77.5cm







【四十九】


乔建成  20岁  甘肃庆阳

这段时间的学习,让我感到很充实,我感觉学习书法首先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坚持,让我懂得了学习书法重在临摹,贵在勤奋。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”这句诗形象深刻的说出了勤学苦练的道理,而学习书法,正需要这种精神。除此之外,悟性也极为重要,要懂得学习,要会学习,用正确的方式向正确的方向一步步迈进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学习同学们一些好的方面,改掉自己不好的方面,学以致用,争取让自己在专业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。

(创)《上林赋》138X103.5cm




(临)《临邓石如崔子玉座右铭》35X35cmX12




后  记

回首去年,本班同学们在砚园相聚,共同学习,结下了深厚的同窗之谊,更在肇庆学院诸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教导下,一同为各自的书法理想奋斗着。我们虽因疫情而暂阻隔于五湖四海。但疫情挡不住我们继续求学的热情,也丝毫没有影响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之心。汉隶博大精深,上承古体,下启动楷、行。吾师子器,出入百家,融裁众体,悟三端妙笔,品六艺奥秘,取变化于心,皎皎然有“复古”之志。师生一道斟酌古意;在疫情之际组织我们展开线上教学,讲授汉、清隶法。课堂互动,引好学风;走入古人,品书之妙道,学生们受益良多。虽只用短短四周,然精心备课,为同学们查纰漏,找不足,寻方向,指要点,欲将我们的基础打牢。堂上人数虽多,亦能逐个细细指点。如此用心,只为将自身之所学、所想、所得传授我等,解后进之惑。我辈学子亦不敢有负师恩,善于思考,虚心求教,将心中之所思所想尽数倒出。受曹师提点后,精品细琢,日夜研习学书用笔之法,无丝毫懈怠之心。求知的欲望在心中如烈火般灼热,人人渴望进步。同学们临创结合,笔耕不辍,虽天资不同,然各择其长,取法多变,亦有所得。此次展览师生同心,相互配合,积极准备。同学们日夙熬战,耕笔不息,认真求教,反复研习。虽然我等所学之日尚浅,功力未深,仍有较多的不足之处。但此次作为第一次展览,是我们学习的阶段总结,是老师们和同学们共同付出的成果。遂在此要感谢肇庆学院诸位领导和书法系老师们的精心策划,感谢诸位老师对本次作品的指正,感谢文学院胡书记惠赠的题字,感谢19级书法二班的同学们为此次展览提供的帮助,感谢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和班委们的辛勤付出。谨将此拙作,以奉荐于方家,以报答辛勤工作的恩师和同学们。在此也诚恳期望前辈方家不吝指瑕,以惠我等后学,则不胜感激!
19级书法一班全体同学2020年5月22日




策划:曹子器
编辑:何世矩
李亭亭
梁琼羽
张欣怡
文字:成思园
叶炼勇
孙旭昌
武佳琦
赵之瀚
图片:白如洁
岑华富
任致涛
邱贵滨
视频:赵超洁
初审:曹子器
成思园
叶炼勇
复审:曹子器
终审:胡海鹏
熊沛军
方   丹
版权归肇庆学院文学院所有


点击回顾
小荷初成——肇庆学院文学院2019级书法2班隶书展


[url=]【留言板】点击这里留言[/url]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